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情牵线 智汇宜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9 10:50:00    

院士人数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列,“院士之乡”安庆,不仅承载着历史荣光,更以乡情为纽带搭建顶尖智力桥梁,将院士资源转化为企业创新、产业升级的“金钥匙”。如今,该市以“院士智力+本土产业”融合模式,从服务体系构建到科创资源引入,再到核心技术攻关,让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安庆市一隅

科创平台改写产业格局

8月1日,桐城市稳定同位素产业创新研究院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该研究院的建设进入实体化运行阶段,得益于胡石林院士的牵线,成了稳定同位素产业化“加速器”。

依托本地化工基础与区位优势,桐城联合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在胡石林团队助力下攻克“卡脖子”技术:中核桐源C-13二期项目动工在即,投产后医用C-13年产量将翻番,填补国内高端市场空白;“镥-177癌症治疗药品原料研制”入选省科技攻坚项目,为放射性核素药物国产化奠基。目前,总投资15亿元的桐城院士科创园正紧张施工,60%以上空间用于科研与成果转化,建成后将引进5位以上院士团队。

桐城科创中心成果科胡亮亮告诉记者,借院士智力实现“跟跑”到“领跑”跨越的,还有桐城籍院士彭寿助力中国建材桐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成长为光伏玻璃“标杆”。

据中国建材桐城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朱龙义介绍,2014年,彭寿院士推动公司首条规模化光伏玻璃生产线投产,以低铁超白压延玻璃配方技术突破“透光率不足、平整度欠佳”难题,帮企业站稳供应链。2022年,全球首例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在其推动下点火,实现能效、土地利用效率双突破,带动配套产业集聚。

此外,彭寿团队多项原创技术落地转化,防电势诱导衰减技术填补世界空白,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超薄光伏玻璃适配新一代高效电池;智能化生产技术提升成品率、降低能耗;防眩光、高功率等高透光伏玻璃系列产品达国内领先水平。

环保装备打开新空间

走进安庆经开区的膜集成节能环保设备产业化车间里,工程师正在将徐南平院士团队研发的特种分离膜安装在即将发货的环保设备上。这个纳米级精度的“工业废水净化器”,正改写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困境。

据安庆市绿巨人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博介绍,徐院士团队的膜集成技术,让处理成本降低30%、回用率提升至90%以上。项目2022年投产后,已服务全国20多个省市的化工、印染企业,年处理废水超1000万吨。

深耕膜技术30余年的徐南平团队,手握多项国际领先专利,他与安庆经开区牵手,缘于“人才周”“院士安庆行”等建立的常态化联系,最终促成项目落地安庆。

“这里有完备化工产业链,更有‘一事一议’政策支持,能心无旁骛做转化。”李伟博说,为加速技术迭代,项目配套建设膜材料研发中心,院士团队定期派专家指导,还与本地高校共建实习基地,培养50余名专业人才。

最新抗污染膜使用寿命比传统产品延长一倍,安庆市绿巨人环境技术公司也借“膜技术东风”成长,2022年与南京膜科学技术研究所达成战略合作,共建“年产800套膜集成设备项目”。目前,设备已在宝武钢铁、达利园食品等龙头企业应用,2023年投产至今产值超4000万元,形成从膜材料研发到环保工程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打造三省医疗康养高地

在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宿松县,凤麟核吴宜灿院士团队主导建设的“安徽(宿松)国际肿瘤治疗中心及放疗设备耗材配套产业园”正拔地而起,建成后将成为集肿瘤治疗、设备研发、人才培养于一体的中子医疗高地。

凤麟核技术团队驻宿松县中医院专家郑华庆告诉记者,2023年,宿松县人民政府与凤麟核集团联合出资设立松兹肿瘤治疗中心(安徽)有限公司,规划打造全国最强中西医结合县域肿瘤放疗中心及配套耗材生产基地、全国首个县域中子治疗中心。项目依托肿瘤放疗设备配套耗材产业园和宿松县中医院新院区,为肿瘤患者提供集“预防、早筛、治疗和康养”于一体的全流程综合服务,着力打造以“医康养融合,中西医结合”为特色,以“中子治疗”为国际引领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

借助宿松县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带动宿松县和安庆市肿瘤治疗服务和配套产业发展,形成“肿瘤治疗到宿松”的社会知名度和“宿松肿瘤治疗服务模式”的品牌影响力,助力安庆市“双生”产业快速发展。

凤麟核中科超精自主研发了我国首个“四精”肿瘤精准放射治疗软硬件一体化装备。

据了解,“麒麟光电子刀”高端精准放射治疗系统已在宿松县中医院投入实际临床应用,完成超2000人次肿瘤临床治疗。自主研发的“智慧放射治疗云”平台已应用于宿松县中医院,可使国内外知名医院和医学专家远程参与指导病患诊疗,让县域患者享受顶级治疗方案和顶级治疗技术。

院士智慧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桐城、安庆经开区、宿松等地的“院士智力+本土产业”融合模式,是安庆借力院士资源的缩影。背后,是安庆市四年持续举办的院士恳谈会——21位院士、30余位专家贡献110余条“金点子”;是该市领导牵头的常态化机制,32场“人才家乡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等对接活动促成100余项合作;是“政策+平台+服务”全链条保障,让院士智慧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

安庆市委人才工作局副局长叶超介绍,安庆探索出台“院士十条”,实施宜城“战略帅才”工程,对顶尖人才来宜试行“一人一策”。2021年以来,安庆市已推动彭寿、吴宜灿等安庆籍院士主导或推荐落地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重大项目9个,总投资超200亿元,其中桐城中建材一窑八线光伏玻璃生产线创七个“世界第一”。

平台建设方面,安庆以安庆师范大学菱湖校区为基础建院士科创中心,2024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首个入驻;桐城推进占地462亩的院士科创园,打造科研办公、孵化一体化平台……

近年来,安庆市通过举办安庆籍院士新年恳谈会、“唱黄梅、兴安庆”圆桌会议、“宜礼待才人才周”等,聘请23名院士专家为城市发展顾问,联系对接高校院所150余所,针对收集到的意见建议分解为34项实施清单,落实反馈率100%。

从彭寿引荐太阳能项目,到程京落地精准医学中心,再到李亚栋推动林立新能源项目……如今,安庆这座以“院士之乡”为基、以乡情为桥的古城,正汇聚顶尖智慧,在科技创新浪潮中书写“智力赋能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六乔 通讯员 李薇 陈星 姚志超

相关文章
乡情牵线 智汇宜城
2025-08-29 10:50:00
【专题】ICU药学服务巧用“全”字决
2025-08-28 21:32:00
青春力量共筑帮扶“山海情”
2025-08-15 05:59:00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重要通知!
2025-08-10 15:06:00
长治这位“脊柱修理工”,太绝了!
2025-07-27 12: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