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乡村振兴】汝阳红薯完整产业链覆盖种、产、销、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8 15:59:00    

  当下,一场“甜蜜革命”正在豫西伏牛山腹地的16万亩红薯田里展开。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是全国优质红薯生产大县,红薯种植历史悠久。如今,汝阳县正以数字技术重塑传统农业基因,构建起集种、产、销、研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目前,汝阳县拥有红薯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专业化组织55家,培育知名红薯品牌26个,红薯年加工量约4500万公斤,一幅“三产融合”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科技赋能 智慧种植

  在汝阳县红薯育苗基地的智能温室里,技术人员张娜娜轻点智能终端,实时监测着脱毒薯苗的生长数据。“脱毒薯苗抗病能力提升40%,产量增加30%,精品率突破85%,它的推广如同给红薯产业注入了‘强心剂’。”这个由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提供技术支撑的中原甘薯种业中心,为汝阳红薯产业筑牢了安全屏障。“去年,全县试种优质品种‘红瑶’1000亩,通过‘专家驻点+大户示范’模式,与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脱毒研究中心合作,推动绿色种植技术落地生根。”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侯占航介绍说。

  记者走进汝阳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可见数据采集终端遍布各个大棚。5G物联网终端如同农田的“智慧大脑”,可自动记录温湿度变化情况,形成温湿度变化曲线,方便管理人员更加精准地掌握农时。管理人员可随时打开智慧农业平台,掌握大棚内的实时温度、湿度和土壤墒情监测数据,以此为参考,进行田间管理。“过去凭经验,现在靠数据。手机推送的水肥方案比老农还精准。”种植大户李旭召滑动手机屏幕,膜下滴灌系统随即启动。据他介绍,智慧农业平台的应用,使水肥利用率提升了25%,每亩可节约人工成本300元。

  据了解,汝阳红薯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脱毒种苗繁育、科研示范辐射、鲜食甘薯产销、甘薯精深加工、实践教育培训5大功能于一体。在这里,智慧农业平台重塑了红薯种植全过程,不仅实现了红薯种植过程中的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膜下滴灌、平衡施肥等,还具备病虫害预警、农事日志追溯等功能。

品种突围 产业升级

  在柏树镇布岭村的红薯种植示范基地里,“洛薯13”的深紫色藤蔓铺满田垄。该村结合红薯产业打造特色小镇,红薯种植面积1500亩,其中“洛薯13”种植面积占1300亩。这个由河南省甘薯杂粮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洛阳市农林科学院王自力团队培育的“四好品种”,不仅攻克了根腐病、茎线虫病和黑斑病三大病害难题,创下最大单株174斤、最大单块近50斤、最高亩产7480公斤的记录,更以“好看、好吃、好贮藏、销售效益好”的优势,连续11年在洛阳市红薯擂台赛中夺冠。

  去年,“洛薯13”被列入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和洛阳市农业农村局的甘薯主推品种名录,在汝阳县的推广种植面积超过3万亩。“‘洛薯13’的最高亩产相当于传统种植的2.5倍,商品薯率超过90%。”王自力介绍。据了解,他在汝阳县开展丘陵旱薄地薯干产量倍增技术研究与应用,集成了一套高效技术体系,通过技术培训及推广应用,使汝阳县甘薯产业化水平跻身全国先进行列,使红薯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来源。

全链发展 产业振兴

  内埠镇罗洼村总是飘着薯香,这个仅有352户人家的小村庄,凭借订单农业发展红薯粉条加工,近百户村民投身其中,年加工红薯600余万斤,打造出年产值超千万元的粉条产业链,产品畅销北京、上海、郑州、西安、武汉等地。

  据了解,内埠镇是汝阳县的红薯种植重镇。经洛阳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与汝阳县农业农村局多次实地考察、充分论证,去年5月,红薯起垄膜下滴灌高效栽培模式示范基地落户内埠镇,主要种植红瑶、洛薯13、哈密、玛莎莉等优质品种。

  以华沟村为核心的柏树镇种了近3万亩红薯,被称为“红薯小镇”。在位于华沟村红薯产业园的洛阳百蔬香食品研发有限公司内,红薯正变身“黄金地瓜条”“芝士红薯”等10余种深加工产品,销往广东、江苏、新疆等地。高品质、多品类的鲜薯供给,既保障了红薯制品“好看、好闻、好吃”,又满足了产品快速更新迭代的需求。

农旅融合 生态富民

  在柏树镇窑沟村,农户储存红薯的土窖石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如今,这里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点。“我们保留传统窖藏工艺,开发研学体验项目,单日最高接待游客3000人次。”该文旅项目负责人介绍,村集体与企业合作推出数字化乡村运营新模式,相继举办红薯开挖节、红薯擂台赛、农耕体验营等活动,带动周边200余户村民吃上了“旅游饭”。窑沟村也因此荣获“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称号。

  站在产业新起点,汝阳县正深入挖掘红薯文化内涵,开发养生红薯糕、香酥红薯饼等产品,推动“红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同时,持续强化科技支撑,计划投资建设甘薯深加工研发中心,开发功能性食品、生物基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力争到2026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突破20亿元。

  从“救命粮”到“致富薯”,汝阳县的产业蝶变印证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当传统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当数字技术遇见乡土智慧,土特产就能焕发新生机。正如侯占航所言:“过往认为种地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今,种好地已经成为智力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戴上‘科技光环’的土特产,必将在市场舞台上绽放异彩。”

(林 勇)

相关文章
海报速览|谋划“十新百项工程”,2025福永这样向新突破
2025-04-18 21:43:00
刘捷在衢州调研:以产业提质增效增强发展动能 进一步巩固经济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态势
2025-04-18 18:19:00
农业农村部到安溪县开展农业农村标准化调研
2025-04-18 17:05:00
【乡村振兴】汝阳红薯完整产业链覆盖种、产、销、研
2025-04-18 15:59:00
原能生物:精耕细胞产业 拓荒低温存储
2025-04-17 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