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6 11:16:00
5月5日下午,极具特色的“国宝级”民俗艺术——泉州宋江阵在东海金花人民广场(花蕊广场)精彩武动,众多市民游客抓住假期的尾巴,在这场非遗游园会中感受泉州“棍棒手扑,妙绝天下”的民俗风采。
泉州宋江阵由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承办,泉州艺术学校、鲤城区武术协会共同协办。昨天的展演,是“五一”假期泉州宋江阵第八场活动,也是收官场展演。在时隔40载后,泉州宋江阵重现江湖,不仅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观看欣赏,更是频频受到中央媒体的关注聚焦。
■泉州晚报社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通讯员 曾世彬 文/图
黄蜂出巢青龙摆尾 八卦阵引爆全场
5月1日,在泉州府文庙广场,100多名头戴簪花、身穿戏装和盔甲的“梁山好汉”依次登场,他们手持各种兵器,威风凛凛。在激昂的战鼓和锣鼓钹声中,二列阵队的队员们各执兵器,如黄蜂般迅猛冲入场中,上演开场阵法“黄蜂出巢阵”。他们环形穿绕,变换阵法,阵队分合聚散,曲直方圆,出入有节,令人仿佛穿越回古代战场,感受到了宋江阵的强大气势。
“宋江阵”经典阵法轮番上演
随后,青龙阵、田螺阵、长蛇阵、蜈蚣阵、蝴蝶阵、八卦阵等十几种“宋江阵”经典阵法轮番上演。在“青龙阵法”中,青狮在中央,两行队列绕行走阵,每到转弯处,龙虎旗翻卷,武士们手中兵器向天冲刺,伴随着魁星踢斗、鲤鱼跃龙门等动作,排出蜿蜒穿绕、奔腾翻滚的青龙阵;“田螺阵法”,阵队先逆时针方向收拢靠紧,而后再顺时针以扇形展开,攻守兼备,展现出宋江阵的战术智慧……在众多阵法中,“八卦阵法”最为重要,龙虎旗分展翻转,带领两列阵队各自沿顺逆方向形成8字形穿越,曲直方圆,奇正相变,展示了高超的阵法技巧,也将表演推向高潮。
千年拳种挥拳生风 百器争辉喝彩如潮
在阵法表演的间隙,还有精彩的武术展示环节。现场表演者们一招一式刚劲有力,充分展现了泉南武林的风采,一拳一脚诉说着泉州人拼搏进取的精神,让观众大饱眼福,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喝彩声。
精彩表演让观众大饱眼福
据介绍,宋江阵的拳术表演多为古老拳种,如太祖拳、白鹤拳、罗汉拳等。这些拳种历史悠久,上溯于晋唐,发端于宋,明代中后期武风日盛,泉州南派武术趋于完善定型,并逐步形成诸多拳式流派。至满清康乾时期,繁衍发展成为以太祖、达尊、罗汉、猴拳、鹤拳的 “一门五拳”为主仗的“南少林五祖拳”,在中华武术中独树一帜。
宋江阵使用的器械也十分丰富。在器械演练环节,螳螂双手刀、太子手双鞭(双铁尺)、少林花拳、燕子镗、南少林五祖棍、五枚棍、五祖单刀等精彩展示轮番上演。其中,五祖单刀凶猛如虎,又刚柔兼备;素有“百兵之帅”之称的大刀,舞动起来凛凛生威;斩马刀对耙、藤牌刀对棍等对练套路,展现了高超的武术技巧和默契的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激烈的战斗场景之中。
高甲戏绝活“炸场” 吐火掷铙钹非遗焕新
除了武术和阵法表演,高甲戏的加入,更是为活动增添了浓厚的戏曲氛围。广场上,高甲戏演员们闪亮登场,他们扮演着水浒人物,依序操演。手执金杆双耳画戟的一丈青扈三娘与双手拿小方锤的矮脚虎王英、手执双匕首的母夜叉孙二娘与菜园子张青、手拿走棍的鼓上蚤时迁与手举白带棍的行者武松等角色一一亮相,为观众带来精彩的表演。
表演中还穿插了吐火、掷铙钹、耍枪花等表演,烘托出热闹非凡的气氛。而“打出手”,又称“踢出手”,是戏曲表演艺术中一项技术技巧难度很高的功夫,演员们在表演中展现出高超的“打出手”技艺,让现场观众惊叹不已。
泉州市高甲戏传承中心主任周杰俊表示,作为泉州非遗的瑰宝,宋江阵经过数百年的演变,从最初的“套宋江”,逐渐发展成为集武术、舞蹈、戏曲、杂技为一体的广场表演项目,不仅为市民和游客带来了精彩绝伦的视听享受,更在传承与创新中,让古老的非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