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7:47:00
【来源:高淳教育发布】
2025年4月2日上午,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开题论证活动在高淳区新城小学顺利举行。本次论证活动特邀请了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陈静漪教授、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科室商艳青主任、高淳区教师发展中心张晓辉副主任进行开题论证。
1
星光引路 专家启航
活动伊始,主持人张晓辉副主任介绍与会专家,高淳区新城小学校长朱克卫致欢迎辞。朱校长强调科研与教学融合的重要性,寄语各课题组“以研促教,深耕育人沃土”。
2
课题展翼 研思并行
三个课题组依次陈述各自课题的开题报告。
南师附中高淳学校胡葵老师围绕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地语史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研究》做开题汇报。课题组致力于通过跨学科融合教学,帮助学生建立更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点综合运用能力。
新城小学刘莹老师围绕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促进学生结构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做开题汇报。课题组期待实现结构化学习与单元整体教学的理论和实践整合,探索学生结构化学习的评估与反馈机制。
宝塔小学李霞老师围绕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和美乡村”理念下小学美术地方特色节日文化项目式学习的实践研究》做开题汇报。课题组立足乡土文化,以“四季民俗”为主线,开发系列美育主题活动,构建“校社共育”美育模式,让美术课堂走出教室,融入乡村文化振兴。
3
专家把脉 靶向赋能
商艳青主任立足教育前沿,强调跨学科融合需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摒弃“拼盘式”浅层整合,以互动性任务驱动深度探究;同时建议结构化学习成果需提炼为可落地的“实践指南”,结合语文学科特点细化操作流程,并推动政策内涵向教育实践的创造性转化。
陈静漪教授则聚焦创新性与系统性,指出跨学科成果应具象化体现于学生素养提升,结题需彰显课题独特性;针对研究目标设计,她提出强化操作性逻辑,厘清“结构化”与单元教学的内在关联,并以理论奠基实践;此外,她倡导“四季民俗”等活动需体系化设计,融入社区资源构建“校社共育”模式,让文化育人突破校园边界,形成多主体协同的育人生态。两位专家以高屋建瓴的视角,为课题深化指明方向,助力科研与育人同频共振。
4
步履未停 科研致远
最后张晓辉副主任做总结性发言。他提醒课题组成员要珍惜立项机会,将课题与教学融合,做真实的教科研。各课题主持人们纷纷表示认同,并保证将引领课题组成员加强理论研究梳理,认真研究背景,在实践上更精细化、可操作化。
此次开题论证会,让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为后续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淳区新城小学也将继续凝心聚力做课题研究,在教育科研的道路上稳步迈进,收获累累硕果。
来源:高淳区新城小学
编辑:吴文娟
审核:王卫东
发布:王 琪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