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龙说夜郎丨科立寨白旗军“诸烈士殉难墓”,见缝插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0:24:00    

撰文:龙虎

以文物立足,以史料为盾,

虎视牂牁,鹰瞵万峰,解读历史。

兴义下五屯刘氏庄园忠义祠正厅前檐石柱,镌刻一篇刘官礼撰写的千字长文《忠义祠记》,是清咸同白旗起义的重要史料,文中有云:“庚午年五月,礼督军万余,益以兴义镇府所部及张旭中军,进屯龙广,分三路规复府城”这个记录在安龙县龙广镇科立寨找到印证,为“诸烈士殉难墓”,墓葬为圆形,墓碑高95厘米,宽62厘米。立于“中华民国拾年阴历腊月十九日”,诸烈士“殁于前清同治庚午年六月初四日寅时”。

兴义刘氏庄园忠义祠正厅檐柱镌刻《忠义祠记》

兴义刘氏家族发迹,始于镇压白旗起义。下五屯团首刘官礼是民国贵州督军兼省长刘显世的父亲。同治庚午年(1870年)五月,受时任兴义知府兼兴义知县叶正邦委派,刘官礼统帅兴义府镇各军,以云南平彝(今富源县)团首张旭中为副帅,率军万余,进军兴义与安龙的咽喉要地龙广。早在同治三年(1864年)十月,张凌翔与马河图两位回族首领在府城安龙之役壮烈殒命,成为白旗起义重要的转折点。此后数年红白两军对峙胶着,一些县城双方得失反复,时府城安龙已经易手白旗军,因此《忠义祠记》云:“规复府城”,准备图谋恢复安龙。

张凌翔与马河图死后,回民推张定中为白旗军元帅,坐镇新城(兴仁)指挥。布依族则公推陆王松为元帅,势力范围主要在府城安龙的外围,即东、南、西、北四乡,龙广位于西乡,布依族首领为王开元。《忠义祠记》记载的“进屯龙广”,指的就是刘官礼与王开元之战。背景是刘官礼与张旭中领命进攻府城,从兴义出发,东进先克万屯,再攻龙广,遭遇布依族首领王开元率部奋力抵抗。史料记载:“杀敌千余人”。刘官礼攻克龙广后,因惧怕被驻守新城的白旗军截断粮道,即返回兴义的后路,故半途而废,未继续向前进攻府城安龙。刘官礼回撤兴义县,暂由部下钟占魁镇守龙广。碑文清楚显示,刘官礼进攻龙广的时间是同治九年(1870年)“六月初四日”。

科立寨白旗军“诸烈士殉难墓”

前文说过,科立是一个典型的布依族寨子,寨边山脚立有一通咸丰五年(1855年)保护泉井的“科立公议碑”,科立寨的布依族以王姓、贺姓为主,主要来源明初的调北征南。“诸烈士殉难墓”位于科立寨,捐钱修墓者同样也是以王姓、贺姓为主,显然,“诸烈士”是指白旗军布依族首领王开元一方的牺牲人员。民国时期由于反清宣传需要,对清代的民族起义评价较高,甚至出台正式文件禁止对历史记载的民族起义使用“反贼”“贼寇”等贬义称呼。因此白旗军“诸烈士殉难墓”的时代性无可厚非,具有正确的历史观。但问题是民国前期贵州是以下五屯刘氏家族为首的兴义系军阀控制,白旗军“诸烈士”的“反方”就是刘显世的父亲刘官礼,如果白旗军“诸烈士”政治正确,那“反方”下五屯刘氏家族政治就不正确。

“诸烈士殉难墓”墓碑拓片 黔西南州博物馆藏

1916年,刘显世被民国总统黎元洪任命为贵州督军兼省长,是为兴义系军阀统治贵州的鼎盛时期。此后兴义系军阀分裂为新派和旧派,相互内讧,刘显世逐渐失去军权,省长之位也于“民九(1920年)事变”后被迫通电下野。1923年,在滇军唐继尧支持下,刘显世又复任贵州省长两年。值得注意的是,“诸烈士殉难墓”立碑时间是“中华民国拾年阴历腊月十九日”,公历为1922年1月16日,正好是刘显世下野与复出的间隙,从时间上来说,可谓“见缝插针”,早也不敢修,晚也不能修。另外,当年刘官礼进攻万屯、龙广一线,还曾遭遇龙广五台团首袁绍先率部抵抗,袁绍先是兴义系新贵袁祖铭的爷爷,“诸烈士殉难墓”修建之际,正是北洋政府支持袁祖铭定黔之时,从这个角度说,这座墓的背后也蕴藏袁氏家族的影子。民国时期派系林立,相互倾轧,通过这种方式彰显政治正确,也是军阀们的一种常见方式。

相关文章
邵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追思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2025-04-04 13:21:00
那年,英雄正年轻
2025-04-04 08:34:00
贵州三名厅干,同时被查
2025-04-03 12:28:00
贵州茅台2024营业总收入1741.44亿,利润总额增至1196.39亿
2025-04-03 10:37:00
“00后”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青春答卷
2025-04-03 0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