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08:4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宏冰 通讯员 任常乐
4月17日,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党支部书记黄鑫,应邀来到信阳市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参加信阳市社会工作人才坊第五期活动。
与他一同应邀前来的,还有信阳师范大学法学社会学院、信阳市心理卫生协会“心援在线”、信阳卓越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单位的20余名专家学者。
在这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信阳社工人才。当日的主题也只有一个:政、社、校、研携手专业赋能与实践转化,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促进知识与实践双向赋能,统筹资源促进多方联动,探索社工人才推动乡村治理暨乡村振兴背景下多元服务落地。
据信阳市社会工作部副部长王艳阳介绍,信阳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人才在保障和改善民生、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和创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以光山县南向店乡何畈村为试点,通过联合调研、校社联动、资源整合、民主治理等举措,探索构建“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服务体系,推动社会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治理注入“专业动能”。
据介绍,在市、县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的统筹指导和具体推动下,信阳市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携手信阳师范大学、信阳市心理卫生协会、信阳卓越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近60名专家学者及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组建跨领域调研团队,聚焦乡村基层社会治理和乡村振兴发展模式探索,围绕医疗、教育、养老、弱势群体帮扶等核心领域,多次深入何畈村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他们与乡卫生院、村医、小学、养老院及村民代表座谈交流,精准掌握乡村发展痛点,深入剖析专业社会工作者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与策略,为后续规模化、精准化推进乡村治理项目提供科学指引。
为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信阳于2024年试点启动“社工人才工作坊”公益项目,创新打造集继续教育、实务研究、人才培育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目前该项目累计开展五期,参与规模由最初的8人扩大至如今的近60人。
信阳师范大学法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张玉鹏表示,依托与信阳师范大学共建的MSW(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创新“双向赋能”人才培养模式,输送社工人才参与一线调研和项目实践,强化实务能力。同时,整合高校学术资源,开展乡村教师继续教育、乡村医务人员学历提升等专项计划,推动社会工作师专业能力显著提升,构建“高校育才、机构用才、乡村留才”的良性循环,为何畈村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早在2023年7月,何畈村就成立了村级社工室,聚焦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和村民心理健康,开展“防溺水宣传”“学习从现在开始”“宣传安全知识守护孩子健康童年”等系列活动,积极响应信阳“心援在线”倡议,为村民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瞄准乡村青年婚恋服务缺口,社工团队创新设计“民俗相亲会”,吸引众多单身青年参与,促进不同村落青年交流,以小家美满汇聚乡村发展向心力。他们还以“村晚”及元宵节活动为载体,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展现乡村文化变迁,唤醒社区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增强社区凝聚力,为乡村的发展筑牢文化根基。
黄鑫表示,社工人才在助力何畈村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生态农业、实施电商助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汇聚政府、社会、高校和科研院所社工人才力量,聚力打造社工人才参与乡村治理的产、学、研一体化示范村。
“何畈村的实践探索,是信阳市社会工作深耕乡土的生动写照。”信阳市祥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周俊峰表示,将在市、县社工部门的领导下,以专业服务为纽带、多元联动为引擎,加强社工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政社校研”协同共治理念,不断拓展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治理的广度和深度,为信阳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专业动能”与社会工作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