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国风游戏×博物馆 游戏联动热潮如何推动文博瑰宝“破圈”传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3:48:00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一手牵着行李箱,另一手高举着红色向导旗帜,元气满满的少女呼喊同伴跨越山水来到博物馆。这样的立绘形象牌,在过去一个月里陆续出现在全国30家博物馆中。

“怀珠韫玉——30日云游博物馆计划”立绘形象。图片来自《物华弥新》游戏团队

“四川造”国风游戏《物华弥新》从4月17日上线一周年之际,至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推出“怀珠韫玉——30日云游博物馆计划”,吸引玩家和游客走进博物馆,了解瑰宝文物和传统文化的历史之美。

国风游戏联动遇上文博场馆,带来了哪些知识的传播和文化传承新的可能性?文物之美与游戏可玩性的结合如何把握分寸感?记者由此采访到玩家、游戏开发商、文博从业者等予以解读。

打破次元壁

多了一个去博物馆的动力

走进博物馆、寻找打卡点、分享打卡照、领取联动活动定制文创,这样的活动流程对成都的游戏玩家小何来说已经驾轻就熟。连续打卡了四川博物院等3家成都市内博物馆的她,也在社交媒体分享打卡体会。“文物拟人的玩法和精致的画风很吸引我。”

文物拟人化,是《物华弥新》的特点。这款由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游戏,100多个角色都是以真实文物为原型开发的。其拟人化叙事、沉浸式互动的游戏表现形式,挖掘青铜器、敦煌壁画、古籍文献等文物背后的故事。

“打破次元壁”“带来惊喜感”……这样的描述在受访玩家口中频频出现,也给了玩家前往博物馆实地游览的动力。

在玩家小何分享的一张照片中,她手中的手机游戏界面与身前的展柜同框,界面内的游戏角色设计灵感正是来源于展柜中的国宝——唐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亲眼见和想象中还是不一样的,尤其是特别大型的文物,看到的时候也很激动,又能增长见识。”

玩家将游戏角色与文物同框。图片来自受访者

“游戏里面有文物线上展览界面,了解了之前没接触过的文物背景知识,让我多了一个去博物馆的动力。”来自江苏的游戏账号为“糯米糍”的玩家告诉记者。

“游戏内部每天开放介绍一个博物馆及其代表性文物,阅读科普内容即可领取相应奖励。这个线上的配套活动,整体估计打开率在95%左右。”成都龙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珩介绍。

提供兴趣点

数字化助力文物知识传播的潜移默化

截至目前,“怀珠韫玉——30日云游博物馆计划”在主流社交媒体带来了7万多篇打卡日记。“我们目前具备合作关系的博物馆已经超过百家。”孙珩介绍,在游戏生命周期内,将持续和全国各地文博场馆合作,开展文创联名、活动联办等。

“游戏的加入,用年轻化、数字化的设计,加上沉浸、趣味的元素,让文物不再板着严肃的面孔,为玩家提供了兴趣点。”在评估这类联名的效果时,成都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部工作人员伍娜认为,一方面,博物馆游览的用户圈层进一步扩大,吸引了更多年轻玩家群体的关注、参观;另一方面,联动也让博物馆文创产品的设计思路拓宽,带动文创产品的客户群扩大。

“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有时间去博物馆,但人们完全可以在游戏等高频打开的文化产品中,以更为放松的姿态欣赏文物之美,这也是文物知识传播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伍娜解释。

“以古风、国风为核心卖点的游戏,天然就和优秀传统文化接近。陈列珍宝的文博场馆不仅能为游戏提供创作灵感来源,也能给我们提供游戏推广出圈的阵地。”孙珩表示这样解释游戏与文博场馆合作的背景。

自媒体账号“博物馆游戏案例”负责人黄晓璇认为,文物在博物馆中陈列的时候一般都被视为静态的。在游戏里,这些严肃的内容转变成动态的、有喜怒哀乐的人物形象,吸引玩家去畅想文物所经历的历史风雨。“游戏性和教育性相结合,解谜、探索、收集等玩法,能引导玩家去发现文物背后的故事。”

拒绝枯燥的“古墓派”

走好守正创新“平衡木”是创意要求

近期,游戏与文博联动的热潮中,频频涌现新案例。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牵手《鸿图之下》,将标志性的红墙与游戏场景融合,打造线下打卡点;《如鸢》与扬州非遗珍宝馆联动推出两款雕版作品,正式纳入扬州非遗珍宝馆基本陈列,面向公众开放展示;《决胜巅峰》近日与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合作,让傩面、傩舞、傩技等技艺与角色技能结合。

上述联动热潮,也引起了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的关注。

“基于严谨的文物和历史知识来进行创意设计,这类国风游戏从导向上来看是积极向上的,从社会价值上来讲又能和年轻人的文化素养提升相结合,更能赢得各方面的支持和认同。”蔡尚伟表示。

在他看来,文博与游戏的联动热潮不是一时之计,而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环境发展、媒介环境变化,文博场馆正不断适应新传播形式。其中,利用游戏来传播文物知识和传统文化元素,摆脱了以往纯文字说明和导游解读的“规训式”的严肃形态,更容易获得年轻人群体的认同。

“在转化的过程中,我想应该回避空洞枯燥的‘古墓派’的说教,走好守正创新的‘平衡木’。”蔡尚伟建议,文物和历史史实不容歪曲,在已有的确定信息的基础上,文物仍然留下了很多缺失的故事和合理想象的空间。“这些想象的空间,正是游戏发挥创造力和吸引人沉浸的地方。”

黄晓璇也发现,不少博物馆自身设计的游戏面向低龄儿童,将游戏看作是只有小朋友才会喜欢的内容,“不要忽视游戏受众年龄段广泛这一大特点,建议在设计之初就要考虑游戏特点,以覆盖更多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开展游戏联动。图片来自《物华弥新》游戏团队

相关文章
国风游戏×博物馆 游戏联动热潮如何推动文博瑰宝“破圈”传播?
2025-05-19 13:48:00
“泉水博物馆”:济南的千年心跳
2025-05-18 18:44:00
杭州上城区发布2025年“百家星级馆”地图,“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再添新成员
2025-05-18 11:32:00
两部门: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协同加强行政区划历史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2025-05-15 11:25:00
东城区“科创金三角”亮相北京科博会 展示文商旅融合创新成果
2025-05-11 10: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