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6:13:00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魏
四月的晨光中,郑州图书馆悄然化作时空枢纽,引领80位小读者开启跨越五千年的文明对话。青铜器纹样与全息投影共舞,甲骨文字与机械臂轨迹辉映,“小小图书馆员”研学营走进图书馆,开启一场传统与未来交响的奇幻旅程。
廊里空间忽然响起机械齿轮的韵律,央视春晚明星——宇树机器人和两只机器狗踏着太空舞步炫酷登场。当这位能完成540度后空翻的“数字馆员”用电子音说出“很高兴认识你”时,孩子们瞬间化作追逐星光的小行星,指尖轻触光滑的钛合金躯壳,仿佛触摸到了来自未来的问候。
数字秘境唤醒书页灵魂。西四楼的星空穹顶下,VR眼镜将虚拟变成了现实。小读者们变身为无人机飞手,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馆员讲科普活动现场,示波器将童声具象为涟漪的波纹;专注凝视间,脑电波竟能驱动机械蜘蛛勇往直前。
西一楼活动厅,氤氲着松烟墨香的场域,时光骤然放缓。一个个小手掌握住沾着油墨的滚轮,在拓版上晕染出老郑州的印记。戴着眼镜的小男孩突然雀跃:“这棵杨树和我们小区门口那棵好像!”历史与当下的神奇共鸣,这一刻在小读者们的心中绚丽绽放。
三个半小时的沉浸旅程,在科普剧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走向尾声。小读者们兴奋的势头毫无衰减,有的围着馆员追问脑电波控制蜘蛛的原理,有的把甲骨文书签对着阳光细细端详。四月柳絮纷飞如时光的注脚,映照着阅览室里不愿离去的小小身影。
这场创新体验的研学之旅,以图书馆为原点,构筑起贯通古今的知识坐标系。当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当传统智慧启迪未来创新,我们看见的不仅是孩子们眼里的星光,更是一个民族文明基因的生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