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麦田被踩、钟乳石被刻字,对低素质旅游行为难道真的没辙?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2:00:00    

□王诗雨(华南理工大学)

4月25日,话题#网红打卡麦田1个月被踩得伤痕累累#登上微博热搜,四川绵阳游仙区仙鹤镇帽儿山上的麦田遭游客踩踏破坏事件引发了网友的广泛讨论。无独有偶,4月24日有媒体报道,在广西河池市凤山地质公园,被誉为“世界第一长洞”中的钟乳石被刻“到此一游”,不少网友痛心:“大自然赋予的美好就这样被破坏了。”当下,旅游业蓬勃发展,然而游客破坏相关资源的案例却屡见不鲜。面对旅游与自然保护的矛盾,我们该何去何从?

这些事件的背后,是流量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消费。游客们为了在社交媒体晒图、打卡,不惜违背相关规定、破坏自然景观,以此追求独特视角和存在感。这种价值扭曲致使麦田因游客拍照遭受踩踏,进而导致粮食减产;钟乳石被随意刻字,其原始美感与科研价值遭到破坏。如此短视的行为,不仅反映出部分游客对自然缺乏敬畏之心,更暴露出其素质低下的问题。

从管理体系角度来看,两地都暴露出“事前缺位—事中失察—事后补偿”的治理循环困境。帽儿山上的麦田被定位为免费打卡点,却未设置相应防护措施;凤山地质公园虽划定了禁入区,但面对长达53公里的江洲地下长廊旱洞,监管难度极大。这凸显出旅游管理在规划与执行方面存在的不足。

再审视现有的法律法规惩戒机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农业用地破坏多依赖民事补偿;一般文物保护有《文物保护法》作为法律支撑,但因其适用范围有限,难以对未列入文保单位的景观进行有效保护。特别是针对钟乳石这类具有独特生长环境、需要特殊保护措施的景观,更是缺乏针对性保护规定。地方性法规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钟乳石资源保护条例》规定,实施损坏钟乳石行为的,由县级以上地质矿产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损坏行为;造成钟乳石损坏的,责令赔偿损失。然而,其判定标准模糊,且目前国家法律法规层面对于钟乳石资源明确的保护规定较少,在具体适用时存在一定难度。这就使得许多破坏者违法后,付出的代价远低于其行为造成的损失,进一步纵容了不文明现象的发生。

伤害发生后,仙鹤镇政府工作人员称后续将考虑与承包户协商补偿。此举或许能挽救农户一时的经济损失,但后续麦田该如何得到有效预防性保护?那些历经千百年才能生长1厘米的钟乳石,又该如何用简单的经济补偿进行补救?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构建综合治理体系,实现预防、惩戒和教育的有机结合。其一,强化法律法规建设。细化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不同类型景观的保护标准与破坏行为的处罚细则,扩大法律适用范围,提高违法成本,加大执法力度,并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其二,优化旅游管理。合理规划旅游活动,充分考虑自然景观的承载能力和保护需求,加强巡查,设置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提升保护意识和服务质量。其三,加强社会宣传。广泛宣传自然景观的珍贵性和保护知识,加强对游客的文明旅游教育,引导游客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和行为准则。

只有当自然不再伤痕累累,游客文明素养才能真正超越“到此一游”的浅薄印记。

相关文章
麦田被踩、钟乳石被刻字,对低素质旅游行为难道真的没辙?
2025-04-26 22:00:00
无人机表演+烟花秀!太原方特推出“敦煌奇妙夜”活动
2025-04-26 19:45:00
2025年大同海棠花会盛大举行
2025-04-26 12:42:00
东台吉乃尔湖最新消息
2025-04-26 11:59:00
荣成:“樱花经济”拓宽乡村振兴路
2025-04-24 1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