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3 09:46:32
辽是契丹人建立的雄浑王朝,金是真族铸就的辉煌政权,而元,则是蒙古族开创的辽阔帝国。
他们都是北方崇尚勇武的游牧民族,建国时间并不太长,但是诗歌也并不是一无是处。
抛开政治与民族偏见,如果单纯从诗词上来看的话,还是有很多优秀作品值得我们学习的。
01
《题李俨黄菊赋》
辽·耶律洪基
昨日得卿黄菊赋,碎剪金英填作句。
袖中犹觉有余香,冷落西风吹不去。
辽太祖耶律洪基收到李俨的黄菊赋,赞赏有加。全诗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黄菊的香气,表达了作者对李俨才华的钦佩和对黄菊意象的喜爱。诗中以碎剪金英、袖中余香等意象,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黄菊的娇艳和香气,令人喜爱。黄菊留香,君臣默契,心有灵犀,这样文章谁还不由衷的喜爱呢。
02
《怀古》
辽·萧观音
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
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窥飞燕入昭阳。
萧观音作为辽圣宗皇后,感怀汉代赵飞燕的遭遇,抒发了对红颜薄命的感慨。全诗以赵飞燕为喻,揭露了宫廷生活的奢靡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诗中以宫中只数赵家妆、败雨残云误汉王等意象,勾勒出赵飞燕红颜薄命的悲惨一生,引发读者对封建社会女性悲剧的思考。
03
《题临安山水》
金·完颜亮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金主完颜亮南下攻宋,途经临安,有感而发。全诗洋溢着金军南下的豪迈气概,表达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诗中以万里车书一混同、提兵百万西湖上等气魄宏大的语言,展现了金军南下的浩浩荡荡之势,抒发了作者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
抛开政治,排除民族偏见来说,这也是正面的表现出一个少数民族政治家敢于逐鹿中原的精神和气质,怪只怪大宋太无能,太软弱,半点不由人。
04
《题雨中行人扇图》
金·麻九畴
幸自山东无赋税,何须雨里太仓黄。
寻思此个人间世,画出人来也着忙。
金朝诗人麻九畴面对雨中行人的困苦,深感同情。全诗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入木三分地讽刺了官府的横征暴敛,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诗中以幸自山东无赋税、何须雨里太仓黄等句,辛辣地揭露了官府的贪婪和无能。作者一首讽刺小诗精绝奇妙,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一览无余。
05
《论诗三十首·其七》
金·元好问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
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元好问主张诗歌要自然质朴,反对浮华雕琢。全诗以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等句,赞美了北方少数民族诗歌的质朴豪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本真之美的追求。诗中以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等句,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北方边塞风光的喜爱,妥妥的天然本色与英雄气概的大合唱。
06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这首是诗人的晚年作品,金亡之后,不肯入仕,他与友人赏玩未开的海棠,是不是对那些趋附新贵者的不屑与鄙薄呢。全诗以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等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海棠含苞待放的娇羞之态,表达了作者对海棠美好品格的赞赏,并暗中宣扬一种韬光养晦的人生态度。诗中以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等句,寄托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海棠美好品格的希冀。
07
《题宗之家初序潇湘图》
金·吴激
江南春水碧于酒,客子往来船是家。
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鞍马老风沙。
吴激是北宋宰臣吴栻之子,同时也是书画家米芾的女婿。旅居江南,有感于宗之家《潇湘图》,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全诗以江南春水碧于酒、客子往来船是家等优美清丽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寄托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诗中以忽见画图疑是梦、而今鞍马老风沙等句,表达了作者身在异乡的孤独与对故国家园的殷殷思念。
08
《渔村诗话图》
金·党怀英
江村清境皆画本,画里更传诗语工。
渔父自醒还自醉,不知身在画图中。
党怀英在观赏渔村诗画,有感而发。党怀英不愧是题画高手,全诗以江村清境皆画本、画里更传诗语工等句,赞美了渔村生活的恬静美好和诗画的意境悠远。诗中以渔父自醒还自醉、不知身在画图中等句,表现了渔父与自然和谐相处、逍遥自在的生活状态,他们不逐蝇头小利,不明争暗斗,率性而行,只求适意,寄托了作者对渔人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09
《牧牛图》
金·田锡
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
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
田锡面对牧牛图,有感于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莫说是牛了,就连他本人在金末避乱南奔时也是这样的际遇,病逝于江淮间。全诗以干戈扰扰遍中州、挽粟车行似水流等沉重的语言,描绘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诗中以何日承平如画里、短蓑长笛一川秋等句,寄托了作者诅咒战争,对平盛世的憧憬与渴望。
10
《论诗三十首·其四》
金·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金朝诗人元好问主张诗歌要返璞归真,追求自然淳朴之美。全诗以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等句,赞美了自然质朴的诗风,认为只有去除浮华雕琢,才能写出真正的佳作。诗中以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等句,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等古代诗人的推崇,认为他们因为关心现实生活农民的疾苦,才能深刻地反映农民的思想,构思出理想社会的桃花源。“未害渊明是晋人。”这是对陶渊明全面而公允的评价,还是颇有见地的。
11
《观梅有感》
元·刘因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元朝诗人刘因面对盛开的梅花,有感于战乱平息,百姓安居乐业。全诗以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等清丽脱俗的语言,描绘了战后江南的秀丽风光和百姓的安居乐业。诗人以梅花的美好反衬战争的残酷,明中写梅,暗中写战,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对和平盛世的喜悦和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2
《听雨》
元·虞集
屏风围坐鬓毵毵,绛蜡摇光照莫酣。
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
虞集是南方人,他将京城的仕途生活与故乡江南的田园生活构成一种鲜明的对比。仕途失意,雨夜听雨,触景生情,怀念家乡,孤独失落之情油然而生。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委婉的抒情,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悟。
13
《墨梅图题诗》
元·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画家,也是元后期重要诗人,他隐居山林,以画梅闻名。这首诗是他为自己的墨梅图所作。全诗赞颂梅花的清雅淡泊,寄托了作者的高洁志向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诗中以墨梅自喻,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所累,坚守本心的高尚情怀。
14
《题郑所南兰》
元·倪瓒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
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郑所南是元末的爱国诗人。倪瓒在秋风中观赏郑所南兰花,有感而发。全诗赞美郑所南的坚贞不屈和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郑所南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诗中以兰花比喻郑所南的高洁品格,同时也从偏面上烛照出自己贞操自持的精神风貌,抒发了作者对民族气节的赞扬和对国家前途的担忧。
15
《博浪沙》
元·陈孚
一击车中胆气豪,祖龙社稷已惊摇;
如何十二金人外,犹有人间铁未销?
陈孚是元末的武将,曾追随朱元璋起兵。这首诗是他回首博浪沙之战时所作。全诗赞美刺客荆轲刺秦的英勇行为,表达了作者对暴政的愤恨和对民族气节的颂扬。诗中以博浪沙之战为背景,歌颂了荆轲舍身取义的壮举,抒发了作者对民族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兴亡的关切。
16
《感旧歌者》
元·戴表元
牡丹红豆艳春天,檀板朱丝锦色笺。
头白江南一尊酒,无人知是李龟年。
戴表元是南宋进士,入元之后长期不仕,晚年流落江南,怀念昔日繁华。全诗通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自述,抒发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追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以牡丹红豆、檀板朱丝锦色笺等意象营造出昔日繁华的景象,与老人白发苍苍、一尊独饮的落寞形成鲜明对比,令人唏嘘不已。他这个不正是寄寓着对灭亡的故国绵绵无尽的思念情怀吗。
17
《山家》
元·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刘因隐居山林,生活闲适。全诗描写了作者在山间骑马踏水、赏花醉酒的场景,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诗中以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等生动形象的描写,为我们绘出了一幅古代山行风景图,也为我们勾画出一帧山家民族风情画,展现了作者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惬意之情。
18
《绝句》
元·赵孟頫
春寒恻恻掩重门,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一庭风雨自黄昏。
赵孟頫是皇家后裔,后来仕途失意,寄情山水。全诗描写了春寒料峭、花落庭空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的孤寂落寞之情。诗中以春寒恻恻、金鸭香残、燕子不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冷清的氛围,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失意与感伤。作为皇室子孙,对于不能报效自己的国家,最后出仕新朝,虽然受到元朝皇帝的青睐,可是作为亡国之臣的心中断然不是滋味。
19
《到京师》
元·杨载
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
柳梢听得黄鹂语,此是春来第一声。
京师,既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士子们驰骋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杨载进京赶考,初到京城就细腻地描写了京城初春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新环境的期待和对仕途的憧憬。诗中以城雪初消荠菜生、角门深巷少人行等细节描写,展现了京城初春的生机与活力,寄托了作者对前途的希望。
20
《秋词》
元·萨都剌
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萨都剌仕途失意,怀念故乡。全诗描写了宫中妃嫔夜游芙蓉池的场景,衬托出作者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诗中以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富丽堂皇、歌舞升平的景象,与作者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抒发了作者的羁旅之情。